創科實業致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我們的承諾以系統性的最佳實踐和統一方法為基礎,確保集團以穩健且透明的方式,實現二零三零年範疇1及2的溫室氣體排放較二零二一年基準減少60%的目標。
基準與增長對比
在制定減碳目標時,我們首先就二零二一年(基準年)的溫室氣體排放清單作全面評估。這項初步分析讓我們得以深入了解當時各項現有設施的溫室氣體排放足跡。我們透過此基準評估確立具體的減排機會,並制定將範疇1和2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60%的目標。
隨著集團業務在過去數年快速增長,我們引入多項新設施及業務。我們正在基準之外追蹤這些新基地的排放影響,以確保集團能實現於二零二一年設定的減排目標。
建立這些新設施對我們業務的成長和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使我們能夠提升客戶服務和營運效率。作為我們全面的減碳策略的一部分,我們已仔細考慮了這些地點的碳足跡影響。此外,我們正積極研究能替代的能源解決方案,將這些據點的排放量降到最低。
建立這些設施的主要驅動力是要垂直整合過去外判的營運。這一戰略舉措參考自我們團隊在促進產品創新方面所取得的重大進展。隨著我們的進展,我們將專注於監測這些地點的排放量,並將制定一個有別於二零二一年基準的減排目標。
與二零二三年相比,我們在二零二四年成功將基準基地的絕對排放量減少多於4,000噸。相較之下,我們的增長基地的絕對排放量約增加了18,000噸。
驗證
作為集團減碳策略的重要一環,我們已就範疇1及2的排放作出評估。範疇1的排放包括來自工地日常運作及由公司營運的車輛所產生的排放,而範疇2的排放則間接來自購電。集團已就二零二一年(基準年)及二零二三年和二零二四年的範疇1及2排放進行獨立驗證。我們今後將每年驗證這些排放。
範疇3
在對應範疇3類別時,我們視管理碳足跡為優先事項,而未有尋求 SBTi Science-Based Targets initiative驗證。關鍵因素包括產品耐用性可能導致排放量被高估,以及類別11(已售產品的使用)類別中的潛在重複,因零售商可能已將這些排放量納入其範疇3計算中。
此外,類別11(已售產品的使用)和12(已售產品生命週期完結後的處理)的基礎計算方法會大大受到如產品的使用時間和棄置方法等假設的影響,而這些假設可能會有實質的變化以及/或無法驗證。在我們新的方法中,我們將著重於逐年降低我們有能力影響的類別的強度。
我們欣然在本報告的「績效指標」章節分享我們的範疇3勾劃結果。我們已就類別1(外購的商品及服務)及類別4 (上游運輸及配送)制訂確立了排放強度佔收入百分比的逐年減少目標。
我們的範疇3減排工作從對應價值鏈的排放開始,並優先處理類別1和4,原因是我們在這兩個類別的直接影響力和實質減排潛力最大。這兩個類別將被增加到我們在二零二四年制定的轉自堆填區廢物比率目標。這項工作僅僅是我們計劃在未來繼續發展的更宏大承諾的起點。自展開這項計劃以來,我們對團隊所取得的進展,以及我們為減廢及優化運輸流程所建立的完善流程感到自豪。儘管我們目前的工作仍主要集中於這三個類別,但這為集團日後管理其他類別奠下基礎。
溫室氣體減排路線圖
我們的短、中和長期目標正穩步帶領我們實現60%減排目標。在短期方面,我們視實施綠色能源採購策略為優先任務。中期而言,我們將優先開發實地太陽能,此措施已開始在中國的營運中實施。長遠方面,我們計劃擴充現場可再生能源發電規模,並執行能源回收措施。
我們二零二一年基準基地的範疇1和範疇2排放量已達到峰值。隨著我們達成此里程碑及完成整合工作,我們預計排放量將穩步下降,助集團邁向實現溫室氣體減排目標。綠色能源採購、車隊減碳及實地可再生能源項目等措施,對我們達成目標尤為重要。在車隊減碳方面,我們原計劃擴大電動車車隊,惟由於充電基礎設施未如預期完善,轉型計劃減緩,但我們已準備好在適當的時機加快進程。
我們的首要任務仍然是透過充電式產品和可持續營運,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我們致力鼓勵客戶從使用汽油驅動產品,轉向使用以充電式電池供電的產品,從而協助他們減少碳足跡。
溫室氣體減排路線圖
基準設施溫室氣體排放追蹤系統
溫室氣體減排進程(%)
2030
60%
減碳目標
2024
減低15%
2021